全文检索组件异常,错误标识码j8VpH, 请查看错误日志

招生与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招生与就业指导 >> 就业指导 >> 正文

求职技巧|求职招聘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发布日期:2024-12-23    点击: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为保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小心“求职陷阱”,避开套路和骗局。



一、“五防三要”安全策略


  1、规避风险的"五防"策略


  防黑中介、防乱收费、防培训贷、防付费实习、防非法传销。


  2、权益保护的"三要"原则


  要了解法律法规、要谨慎签合同、要保留相关证据。


二、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坑”


1、境外高薪诱骗陷阱


很多骗子把违法犯罪活动包装成境外“高薪”工作,成功引诱求职者上钩后,拐骗到境外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拒绝工作或“业绩”不达标者,可能遭遇非法拘禁、虐待等人身伤害。


2、“刷单诈骗”陷阱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其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3、“内推”陷阱


个别中介机构或个人以帮助求职者推荐进知名企业、国企央企,优先录取等名义收取高额费用。


4、“猫腻合同”陷阱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5、“扣证件”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会用你的居民身份证做不法行为或者开银行卡等。


6、虚假信息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往往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


7、非法职业中介陷阱


一些“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我们在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求职时,要选择诚信可靠、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不要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在确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签订正式服务协议。


三、入职风险识别与防范


1、试用期


①劳动关系自用工时建立,用工时就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期限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②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因此试用期不存在延长或重新约定的可能性。


③不论约定的试用期工资的名称为何,试用期内的工资总额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转正"后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工资


工资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均属于工资。要认清发的是税前应发工资还是税后实发工资,是包含绩效奖金、岗位津贴等在内的全部工资还是仅为基本工资,是否包含加班费或约定加班费计算基数等内容,若不一致的或约定不清楚的,须提出在劳动合同中予以进一步明确。


3、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


①只要建立劳动关系的,均应依法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试用期当亦应当缴纳社保和公积金。


②依法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系劳动者和企业的法定义务,不可以放弃,因此不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的约定在此意义上无效,但是有此约定后,劳动者不能以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费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


③依法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系劳动者和企业的法定义务,不可以变更。虽然实务中该情形大量存在,但一旦劳动者投诉或部门稽查,劳动者和企业仍须按实际收入补缴。


四、入职前的必知事项


1、了解《劳动合同法》等基础法律法规。


2、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五、维权根基,树立证据意识


1、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保存与用人单位的所有沟通记录。


3、掌握劳动争议仲裁、诉讼等解决途径。


风险与机遇并肩而行,在求职的征途中,请紧握那盏洞悉风险的明灯,它不仅照亮你前行的道路,更让你在未知与挑战面前防患于未然,愿你最终摘取那份令人满意的职业橄榄枝!


撰稿 | 陈雅文 韩明瑾(实习)

排版 | 孙浩 靖建状(实习)

初审 | 杨茜

复审 | 刘芳

终审 | 辛源


关闭